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設計特色
字號:T|T
2016-07-01 16:52:24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清馨園林點擊:
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擬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舉辦。展園選址在國務院批復的全國第一個以航空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功能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的生態新城內,具體為濱河東路以南,商登高速以北,會展路以西,園區總面積為99.5公頃。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呼應相連,呈如意形狀,形成區域生態綠心。
經過市園林局和鄭州園博會籌建指揮部精心組織,反復論證修改,《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組織實施方案》《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總體規劃方案》于2015年7月完成,并于2016年3月3日獲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組委會通過。
按照規劃,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將以“引領綠色發展,傳承華夏文明”為主題,園博園重點突出百姓園博、文化園博、海綿園博和智慧園博特色,集中展示中外造園藝術,突出參展城市歷史文化特點,為五湖四海賓朋開啟一場絢麗多彩的園林盛宴。
為突出設計特色,從園博園的整體規劃到專項規劃和細節設計,市園林局多次組織國內園林專家反復評審,力求把百姓園博、文化園博、海綿園博、智慧園博的理念落到實處。
百姓園博:以政府引導、百姓參與、互動體驗、科技引領為辦展思路,辦成一屆貼近百姓生活、可持續發展的百姓園博。以園博走進百姓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為主題,規劃有五類百姓參與互動的主題花園,通過百姓生活花園的綜合展示,用互動參與、科普宣傳等方式體現園林與生態科技、園林與百姓生活、園林與人文藝術的有機聯系,體現科技引領、創意生活的新園藝。
文化園博:突出黃帝文化、尋根文化,充分展示中原大地作為中華文化發源地的特點,并同期建設苑陵故城遺址公園,打造一屆有歷史底蘊的文化園博。為突出這一特色,在園博園中心區域規劃建設華夏文明主題景區,按照傳統園林的山水格局設置主山主湖,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水系走向的基礎上,根據航空港實驗區生態水系規劃,引水入園,形成豐富的景觀空間,在山水格局的基礎上規劃有軒轅閣、豫園、詩經園、百家姓廣場等文化主題景點。
海綿園博:傳承地域水文化,通過科學的水量計算與海綿設施潛力分析,在全園營造全覆蓋的LID設施,構建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排放的“園博海綿體”。結合智慧園博技術,將海綿城市理念與技術展示給市民游客,并以海綿園博為引領,將園博生態新城打造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智慧園博:用科技創新引領園博盛會。通過先進的交互式展陳設計,互聯網平臺VR實景展示和各種方便實用的APP手機平臺等技術手段,將園區導航、網絡預訂、排號、餐飲娛樂消費、公私停車等各種園展活動與實時監控、容量調節等管理工作納入互聯網綜合管理互動平臺。同時通過新型集成技術運用,在各主要場館實現太陽能及生物能源的高效利用。
鄭州園博園以傳統山水園林為理念,構建“兩區兩心、一山一湖”的總體規劃結構,“兩區”即園博園主景區和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兩大園區,相互聯動,古今對話。“兩心”分別是苑陵故城內城遺址公園和園博園華夏文明主景區,統領兩個園區的文化主題,形成區域生態綠心。一山一湖指園博園內以現狀水系為基礎,南部挖湖,北部堆山,形成統領全園的主景軸線,沿軸線布局南主入口大門、華盛軒、主展館、軒轅閣等一系列文化題材。
園博園內分為公共景區和展園區,公共景區主要包括東西北南4個出入口景區、華夏文明主題景區及百姓花園主題景區。展園區展園數量總計約81個,規劃采用“9+1+5”的模式,“9”指的是九個國內城市組團展區,分別為西北、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港澳臺及河南城市展區;“1”指的是國際展區,以傳承世界園藝、共享華夏文明為特色,規劃有16個國際城市展園和風景園林大師展園;“5”指的是生活花園、兒童花園、植物文化園、海綿花園和科技花園等5個主題公共展區。
經過市園林局和鄭州園博會籌建指揮部精心組織,反復論證修改,《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組織實施方案》《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總體規劃方案》于2015年7月完成,并于2016年3月3日獲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組委會通過。
按照規劃,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將以“引領綠色發展,傳承華夏文明”為主題,園博園重點突出百姓園博、文化園博、海綿園博和智慧園博特色,集中展示中外造園藝術,突出參展城市歷史文化特點,為五湖四海賓朋開啟一場絢麗多彩的園林盛宴。
為突出設計特色,從園博園的整體規劃到專項規劃和細節設計,市園林局多次組織國內園林專家反復評審,力求把百姓園博、文化園博、海綿園博、智慧園博的理念落到實處。
百姓園博:以政府引導、百姓參與、互動體驗、科技引領為辦展思路,辦成一屆貼近百姓生活、可持續發展的百姓園博。以園博走進百姓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為主題,規劃有五類百姓參與互動的主題花園,通過百姓生活花園的綜合展示,用互動參與、科普宣傳等方式體現園林與生態科技、園林與百姓生活、園林與人文藝術的有機聯系,體現科技引領、創意生活的新園藝。
文化園博:突出黃帝文化、尋根文化,充分展示中原大地作為中華文化發源地的特點,并同期建設苑陵故城遺址公園,打造一屆有歷史底蘊的文化園博。為突出這一特色,在園博園中心區域規劃建設華夏文明主題景區,按照傳統園林的山水格局設置主山主湖,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水系走向的基礎上,根據航空港實驗區生態水系規劃,引水入園,形成豐富的景觀空間,在山水格局的基礎上規劃有軒轅閣、豫園、詩經園、百家姓廣場等文化主題景點。
海綿園博:傳承地域水文化,通過科學的水量計算與海綿設施潛力分析,在全園營造全覆蓋的LID設施,構建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排放的“園博海綿體”。結合智慧園博技術,將海綿城市理念與技術展示給市民游客,并以海綿園博為引領,將園博生態新城打造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智慧園博:用科技創新引領園博盛會。通過先進的交互式展陳設計,互聯網平臺VR實景展示和各種方便實用的APP手機平臺等技術手段,將園區導航、網絡預訂、排號、餐飲娛樂消費、公私停車等各種園展活動與實時監控、容量調節等管理工作納入互聯網綜合管理互動平臺。同時通過新型集成技術運用,在各主要場館實現太陽能及生物能源的高效利用。
鄭州園博園以傳統山水園林為理念,構建“兩區兩心、一山一湖”的總體規劃結構,“兩區”即園博園主景區和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兩大園區,相互聯動,古今對話。“兩心”分別是苑陵故城內城遺址公園和園博園華夏文明主景區,統領兩個園區的文化主題,形成區域生態綠心。一山一湖指園博園內以現狀水系為基礎,南部挖湖,北部堆山,形成統領全園的主景軸線,沿軸線布局南主入口大門、華盛軒、主展館、軒轅閣等一系列文化題材。
園博園內分為公共景區和展園區,公共景區主要包括東西北南4個出入口景區、華夏文明主題景區及百姓花園主題景區。展園區展園數量總計約81個,規劃采用“9+1+5”的模式,“9”指的是九個國內城市組團展區,分別為西北、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港澳臺及河南城市展區;“1”指的是國際展區,以傳承世界園藝、共享華夏文明為特色,規劃有16個國際城市展園和風景園林大師展園;“5”指的是生活花園、兒童花園、植物文化園、海綿花園和科技花園等5個主題公共展區。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北京五環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