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墻設計要素簡析以及綠墻的構成要素和植物選擇
什么是生態綠墻?
綠墻,是通過在建筑物室內外墻壁栽植各種植物來綠化、美化墻體,營造一種局部的自然生態氛圍。泛指用攀援植物或其它植物裝飾建筑垂直面或各種圍墻的一種垂直綠化形式,以達到美化和維護生態的目的。這種生長著的“墻”叫“生態綠墻”,目前歐美、日本、加拿大均有大量運用。生態綠墻采用最新綠墻設計與應用技術,系統超輕超薄,無須骨架安裝,占用空間小,可以在任何規則與弧度的墻體上施工;智能自動灌溉系統,現代無土栽培技術,無需管理,植物存活長,而且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各種藝術圖案的處理。
綠墻的構成要素
1.植栽選種: 植物的選擇要依據綠墻設置的地域、面向及設計效果,一般更換周期長的綠墻多選用生長旺盛的植物。
2.栽培介質:需要綜合考慮綠墻的整體設計及其搭配的系統結構,通常按一定比例或全部使用輕介質材料。
3.栽培容器: 因各系統設計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4.灌溉系統:根據各系統結構特點配置不同的灌溉系統,有噴霧、噴灌、滴灌等系統。
5. 結構系統:綠墻結構系統的設置需要考慮結構組件取得的難易、花墻設計高度及墻體綠化總數相加后的平均單位重量,其造價通常與以上要件成正比。
6. 維護保養:綠墻的維護保養是綠墻能否持續的關鍵。一般來說,好的系統是低度維護保養、簡單操作控制、成本相對較低,而越精密的控制越容易出現問題,包括設備、人員素質等,成本也就不容易掌控。
綠墻的植物選擇
由于建筑墻面的日照、溫度、空氣成分、風力等生態因子與地面明顯不同。不同樓層高度及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生態因子也不同,因此要根據屋頂的生態因子的要求選擇植物,以便達到預期的效果。墻面綠化植物的選擇必須從建筑墻體的環境出發,首先考慮到滿足植物生長的基本要求,然后才能考慮到植物配置藝術。
1選擇耐旱、抗旱性強的植物
由于建筑墻面夏季氣溫高、風大、土層保濕性能差,冬季則保溫性差,應選擇耐干旱、抗寒性強的植物。還要考慮到墻面特殊地理環境和承重的要求。
2選擇抗風,不易倒伏的植物
在建筑墻面風力比地面大,特別是雨季或有臺風來臨時,風雨交加對植物的生存危害最大,加上墻面種植層薄,應選擇一些抗風、不易倒伏的植物。
3選擇常綠為主、冬季能越冬的植物
在建筑墻體進行綠化的目的是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美化“第五立面”,植物應選擇以常綠為主,宜用葉形和株形秀麗的品種,為還可適當栽植一些色葉植物及布置一些盆栽時令花卉,營造四季有景的氛圍。
4選擇耐瘠薄的錢根性植物
建筑墻體大部分為全日照直射,光照強度大,植物應盡量選用陽性植物。建筑墻體的種植層較薄,為了防止根系對建筑結構的侵蝕,應盡量選擇淺根系及耐瘠薄的植物種類。
5選用鄉土植物
盡量選用鄉土植物,適當引種綠化新品種。鄉土植物對當地的氣候有高度的適應性,在環境相對惡劣的時候,選用鄉土植物有事半功倍之效。
常用地被植物
● 波斯頓蕨
形態特征:多年生常綠蕨類草本植物。根莖直立,有匍匐莖。葉叢生 ,長可達60 cm以上,具細長復葉,葉片展開后下垂。
生態習性:性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環境 ,又喜通風,忌酷熱。
園林用途:下垂狀的蕨類觀葉植物,適宜盆栽于室內吊掛觀賞、盆栽及垂直綠化,其匍匐枝剪下可用作裝飾配置材料。
● 垂盆草
形態特征:多年生肉質草本,不育枝匍匐生根,結實枝直立,花淡黃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態習性:耐干旱、耐高溫,抗寒性強,耐濕、耐鹽堿、耐貧瘠。抗病蟲害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繁殖容易,不用修剪。
● 佛甲草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無毛。莖高10~20厘米。3葉輪生,葉線形。花序聚傘狀,頂生,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態習性:適應性極強,不擇土壤,耐寒力極強。屬多漿植物,含水量極高,其葉、莖表皮角質層具防止水分蒸發的特性。
● 非洲鳳仙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光滑,節間膨大。葉卵形,邊緣鈍鋸齒狀。花腋生,1~3朵,花形扁平,花色豐富。
生態習性:不耐高溫和烈日暴曬。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土壤宜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
常用藤本植物
紫藤是落葉攀援纏繞性觀花藤本,喜光、較耐陰、較耐寒、抗性強。花紫色或深紫色,花期4~5月。紫藤常用于花架、湖畔等,盛花期非常美。
常春藤是多年生常綠攀援藤本,喜溫暖、蔭蔽的環境,也喜光線充足,不耐寒,抗性強。花小,黃白色或綠白色,花期9-11月。常春藤也是優良室內盆栽。
凌霄是生態落葉木質藤本。羽狀羽對生,花橙紅色,由三出聚傘花序集成稀疏頂生圓錐花叢。蒴果。花期6~8月。
炮仗花別名鞭炮花、黃鱔藤、密蒙花、火把花、黃金珊瑚。炮仗花因花似炮仗而得名,多植于庭園建筑物的四周,攀援于涼棚上。
綠墻新類型
模塊式
利用模塊化構件種植植物實現墻面綠化的形式。綠化模塊是由種植構件(盒)、種植基質和植物三部分組成。植物生長須具備養分、水和空氣三要素,作為容器的種植構件,需滿足植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固定植物的根系、蓄水、排水、空氣循環以及和建筑之間的懸掛固定等要求。
鋪貼式
即在墻面直接鋪貼生長基質與植物組成的栽培平面系統,或者是采用噴播技術在墻面形成一個種植系統。
攀援或垂吊式
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垂直綠化形式,多用于邊坡綠化、墻面綠化等。即在墻面種植攀爬或垂吊的藤本植物,如種植爬山虎、絡石、常春藤、扶芳藤、綠蘿等。
擺花式
即在不銹鋼、鋼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等做成的垂直面架中安裝盆花或直接在建筑墻面上安裝人工基盤實現墻面綠化的形式,在人工支架的基礎上,裝上各種各樣的栽培基質穴盤,穴盤有卡盆式、包囊式、箱式、嵌入式等不同種類。
布袋式
即在鋪貼式墻面綠化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工藝系統。
V型板槽式
即在墻面上按一定的距離安裝V型板槽,在板槽內填裝輕質的種植基質,再在基質上種植各種植物。適用的植物種類較多,可組合栽植灌木、花草或蔓生性強的攀爬或垂吊的植物;既可澆灌也可微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