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園林植物配置中有效體現低碳理念?
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應注重固碳能力強的園林植物種類的應用,以提高城市園林綠地的固碳效益,營造出低碳園林綠地。根據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固碳能力較強的植物有垂柳、烏桕、麻櫟、醉魚草、木芙蓉、火棘、錦帶花、碧桃、夾竹桃、金鐘花、金葉女貞、廣玉蘭等。在園林植物在配置上,按照一般要求應注意的是:要滿足功能的要求;要適地適樹,根據不同的場所對植物的要求不同;要注重突出景觀風格和特色;要注意植物的季相變化等。此外,還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補優勢,提高植物群落的整體固碳能力,營造更加科學合理的低碳園林景觀。
一是落葉喬木與常綠灌木的合理配置。根據相關的試驗表明,灌木的固碳釋氧能力要明顯高于喬木樹種,常綠灌木>落葉喬木>常綠喬木>落葉灌木,同時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要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增加常綠灌木與落葉喬木的配比,除了美化環境的功能外,也能增加綠地的固碳能力,體現低碳理念。
二是幼齡樹與老齡樹的合理配置,合理有效的保護古樹名木。從低碳的角度考慮,年齡較低的樹種,其固碳能力要高于老齡樹。在植物配置中,采用該種配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生態效益,而且可以達到低碳的目的。另外,對于古樹名木而言,它不僅具有獨特的自然和歷史景觀,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人類歷史社會發展的佐證,是人類的珍貴遺產。就低碳而言,古樹的固碳量比較穩定,與單株比較要高于普通的樹種。所以古樹名木有更高的價值被園林人所應用和保護。
三是鄉土植物的配置應用。鄉土植物較其它植物在適應性和抗性方面表現得更強,并且鄉土植物資源豐富,選擇面廣,選擇余地大。鄉土植物的應用除本身的優勢外,在設計施工過程中由于是就近取材,所以在交通運輸上會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有效地做到低碳要求的低能耗和植物本身的固碳能力。
相關閱讀: